什么是呆料?
电子行业里,通常将超过90天没有周转的物料库存称为呆滞库存(即呆料)。
那呆料又是怎么形成的?
呆料产生最常见的原因,无非就是:
1.市场需求预测不准,过量备料;
2.策略性库存:企业预测某种物料价格将上涨,策略性加大采购量,但实际需求并不能完全消耗;
3.客户临时砍单,但物料采购已完成;
市场需求很难预测(参考前文:需求预测不准,到底是谁的锅?),遇到这样的情况,可以看看别的应用上是不是可以消耗掉已备的物料。
如果是客户砍单造成的,那么要和客户协商或追责,让客户付款买走货物,或者进行相应的赔款。另一方面,可以与渠道进行协商,看是否能打折回购,以减小损失。
但是,更多的情况就是,这些多备的物料或者因订单取消而多余的物料,一般都躺在了仓库中。
其他原因有:
1.受限于MOQ、MPQ,采购数量远大于实际需求(例如研发、试产时);
2.工程变更(BOM变更),导致原来规格的物料无法使用;
3.产品停产(EOL),也与工程变更类似;
4.生产线针对物料的领取、发放、使用不善,导致物料库存不准,引发重复采购。
不管你是终端工厂,还是为终端供货的分销商;不管你如何斟酌需求与采购,呆料的产生在所难免。库存积压,造成了资源浪费,更大大增加了企业的仓储成本和资金压力。一般企业处理呆料无外乎几种方法:打包拍卖、低价抛售、挂在平台寄售,或者就是论斤卖给收货商。
处理呆料,有时候就是看个“舍与得”的心情。有时候明明知道,手头的货等缺货时候可以高价卖出,但是库存成本和现金流不好扛;有的工厂处理掉了多余库存,等产品返修等情况下,又要去外边高价买料;挂在平台上寄售或者丢给朋友处理,但是迟迟没有消息……